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海珠动态 > 部门要闻

生态监测谱新篇 示范建设开新局——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时间:2017-08-24 09:13:00 阅读数: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专家评审会,重庆大学教授,《国家湿地公园监测指南》编写专家袁兴中、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胡慧建、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修峰、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易雯、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陈世清等权威专家,以及环保、气象、科技、水务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规划》由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与会专家和领导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在湿地生态监测的实质内容、有效方式和实现途径上提供了行业内最先进、最全面的意见,对海珠湿地接下来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生态监测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海珠湿地生态监测工作。同时也提出殷切期望,海珠湿地作为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的发起单位和第一届联盟盟主,所编制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规划》一定要靠前领先,必须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和示范性,既要参照《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指南》,更要突破《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指南》。 

   一、海珠湿地生态监测现状喜忧参半 

  目前,海珠湿地已建成监测站点10个,其中水环境监测站点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个、气象监测站点3个、噪声监测站点1个,动态监测27项指标。在利用监测站点进行监测数据收集的同时,海珠湿地还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环境因子监测及土壤监测等相关专项监测工作。 

  虽然海珠湿地对生态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监测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国家湿地公园的监测指南要求、湿地保护目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生态监测设施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监测数据缺乏;监测科技支撑薄弱,机构能力不适应监测需求;监测设施归属多元,监测数据尚未整合管理。 

  二、海珠湿地生态监测规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生态监测为保护修复和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是掌握资源消长、生态特征及其生态演变过程和规律的基础,也是制定生态保护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展生态规划工作是高标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湿地生态保护、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大需求。 

  海珠湿地是我国特大城市中城市湿地的典型代表,地理位置及生态优势突出,是构成“广州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广州生态安全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编制和实施《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规划》,并进行湿地生态监测体系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是当前提升湿地资源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建设成果可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湿地公园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提供参考。海珠湿地监测网络建设是广州市湿地生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湿地生态系统有效管理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因此,构建和不断完善监测中心、站、点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对推进广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海珠湿地生态监测建设目标明确内容全面 

  海珠湿地生态监测工作规划期为2018-2022年,总投资估算约2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科学布局海珠湿地生态监测网络,建成海珠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1个,湿地生态监测站5个、生态监测点27个。同时制定和规范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提升海珠湿地监测队伍素质。

  四、海珠湿地生态监测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2012年-2017年湿地生态监测工作经验及数据的基础上,海珠湿地结合《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指南》编制《海珠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8年-2022年)》,是全国第一家编制湿地生态监测规划的国家湿地公园,具备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提升生态环境效益 

   海珠湿地监测体系建成后,通过长期科学监测与研究,揭示城市湿地演变规律,将为我湿地监测提供科学指导,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增强社会发展动力 

   海珠湿地监测体系建成后,其科学观测与研究成果能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保护提供科学指导,从而减小社会经济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效地保护湿地。同时,相关监测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效地提供了优良的科研平台及科普宣教平台,为其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工作提供样本 

  (三)挖掘经济发展潜力 

  通过湿地监测体系建设,掌握湿地消长变化规律,科学有效地对湿地进行保护管理,有效调配水资源,在保障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有效保护湿地文化和湿地景观,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  罗桂花)